1月開始,多地陸續發布2025年度公務員招錄公告,按照公告,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陜西等23個省市定于3月15日舉行筆試。
2025公務員聯考擴招增幅超8%
據華圖教育統計的數據顯示,2025公務員聯考擴招增幅超8%,23個省份共計劃招錄16.6萬人,比去年增加12867人,此外,23省份省考報名總人數超530萬,根據往年實際參考數據推測,今年參加省考筆試人數或超過400萬人。華圖教育當值CEO鄭文照分析道:“此次23省聯考中,大部分省份招錄都有擴招。河北省考今年計劃招錄10104人,相較于2024年擴招12.2%。山西省本次共計招錄6005人,提供5149個職位,較2024年增加1069人,增幅達22%。云南的招錄人數為近5年最大值,共計招錄7521人,擴招31.7%,共5697個崗位。新疆此次招考共計招錄6116人,爆發式擴招41.85%。”
本次吉林省考共計招錄4934人,擴招643人,擴招14.8%。
提及擴招的原因,鄭文照表示:“一是經濟社會發展需求。隨著各地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,政府需要更多專業人才來推動各項事業的發展。例如,在新興產業領域,需要專業的經濟管理、技術監管等人才,在社會民生領域,需要更多的教育、醫療、環保等方面的專業人員。二是為了加強基層治理。中央“十四五”規劃強調基層治理現代化,要求充實一線崗位,而鄉村振興、新基建等領域則催生了新崗位需求。基層是社會治理的基礎,為了提高基層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,各地政府加大了對基層公務員的招錄力度。基層崗位需要大量了解當地情況、能夠與群眾密切溝通的工作人員,此次擴招有助于充實基層公務員隊伍。三是為了應對就業壓力。當前就業形勢較為嚴峻,公務員招錄人數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壓力,為高校畢業生和社會待業人員提供更多的就業選擇。”
省考未來會更加激烈嗎?鄭文照認為,未來無論省考還是國考,競爭都會越發激烈,其原因如下:當前就業環境下,越來越多考生傾向穩定崗位,導致公務員、事業單位考試競爭加劇。同時,二戰、三戰考生比例上升,而這部分富有備考經驗的考生比例加大,也會在一定程度提高考生整體水平,從而帶動競爭激烈程度。三是父母對子女考公考編抱有期望以及部分地區就業機會少等因素,也促使考生進入體制內的意愿加強。省考競爭愈發激烈,鄭文照預計,今年省考平均競爭比可能超 65:1。
題干變長、新考點出現、申論話題更加集中
對于上午結束的行測考試,有考生反饋:“難度變化不大,沒什么太超出預期的題目,整體比較中規中矩。”
以數量關系板塊為例,統覽多省份的數量關系題目,華圖教育分析,題量基本延續往年的比重,以10題或15題為主,題目背景也大多與現實場景掛鉤,貼合國家政策熱點。絕大部分題目涉及到的仍舊是反復強調講解的基礎知識點,只是予以特殊場景的包裝,可謂是“新瓶裝舊酒”。在解題方法上,方程法仍是基礎方法。考點主要集中于基礎應用題、幾何問題、排列組合問題、概率問題、工程問題、經濟利潤問題等。不同省份的命題人傾向性略有差異,比如山西省青睞排列組合與概率、幾何問題,幾乎占了60%;而河南省則相對比較均勻,基礎應用題、工程問題、經濟利潤問題、行程問題、排列組合問題、幾何問題均有涉及。難度方面,大多數題目題干有變長的趨勢,同時會涉及到一些新的概念和圖形,需要考生在短時間內理清信息。同時近兩年的新考點勻加速運動,也在今年省考中再次出現。
申論方面,以省市卷為例,與去年相比,今年省考省市卷申論的主題導向未變,依然是唱響主旋律,略有區別的是話題更加具體集中。如2025年安徽A卷,考查話題聚焦凝聚合力協同發展,分別選取“三市打造都市圈”“年輕人與鄉村‘雙向奔赴’”“以聲聚能”“匯聚力量形成合力,聯結當下奔向未來”相關材料設計題目。材料是鮮活的,反映了城市之間、城鄉之間融合協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。題目是務實的,引導考生站在政府的立場看問題辦事情。
與去年相比,今年省考省市卷申論材料與材料之間的關系依然是相對獨立。除文章寫作外,特定的題目都與特定的材料相對應。如2025年山西省市卷第1、2、3題,對應的材料分別有且只有“給定資料1、2、3”;如2025年河南市級以上卷第1、2、3題,對應的材料分別有且只有“給定資料1、2、3”。這樣的命題設計,一方面減輕了考生的閱讀量,另一方面,也引導著考生在有限資源內求解。
梳理近幾年省考省市卷的申論,不難看出,主題更多聚焦高質量發展,聚焦借力求勢協同配合,聚焦實現全體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;材料設置緊扣時代發展,緊扣社會熱點;題目設計,貼近機關工作,注重綜合考查。所以建議各位考生平時多關注國家政策方針,了解國家發展的重點,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的意思,把握命題者意圖,寫出更接近更好的答案。
回顧本次聯考筆試,鄭文照總結道:“2025年公務員省考呈現出擴招、競爭加劇等多重趨勢,考生需在備考中全面提升自身素質,以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。”
筆試結束,面試需“先下手為強”
筆試結束并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,相反,這是一個新的起點,真正的挑戰和機遇往往隱藏在筆試之后的這段時間里,鄭文照提醒各位考生:“筆試結束之后,這三件事必做。”
一是要保存好重要證件,尤其是準考證,它的作用可遠大于它的面積。準考證不僅是考生參加筆試的必備憑證,也是后續面試環節的重要身份證明。
二是要及時總結筆試經驗,調整備考策略。筆試結束后,無論自我感覺如何,考生都應該第一時間對筆試進行回顧和總結。這包括分析自己在各個科目上的表現,找出自己的優勢和不足,以及導致失誤的原因。通過這樣的總結,考生能夠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備考狀態,為接下來的面試或進一步的備考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。
三是要開始準備面試資料、熟悉面試內容。準備面試資料是筆試后另一個重要的環節。有些考生自以為筆試發揮不佳,認為面試肯定沒戲。但很多時候往往是心理因素作祟,實際分數也會比想象中要好,從而順利拿到面試的入場券。
在成績公布后,入圍面試名單的考生需要進行資格復審。考生要提前準備本人身份證原件、所在學校或者單位蓋章的報名推薦表、報名登記表、成績單等材料。材料的準備需要學校或單位出示,有的流程復雜,各位要提前做好準備,避免錯過資格復審的時間。
另外,提前接觸面試內容也是考生在筆試后需要做的另一項重要工作。面試是公務員選拔中更為直接、深入的考察方式,對于考生的綜合素質有著更高的要求。雖然面試的形式和內容因地區、職位而異,但常見的面試形式主要有結構化面試、結構化小組面試、無領導小組討論三種,其中結構化面試仍為各省主流面試形式。考察的內容也涵蓋了綜合素質、專業能力、思維能力等多個方面。而且,筆試成績公示和面試開始的間隔時間很短。因此,考生需要盡早了解自己所報考職位的面試形式和內容,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準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