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9日,由中國技術交易所主辦的"東北亞技術成果生態伙伴大會"在沈陽召開。來自遼寧省、吉林省、黑龍江省及沈陽市、大連市、本溪市、阜新市、葫蘆島市等沈陽都市圈的有關領導、高校院所、龍頭企業代表等500余人齊聚渾南科技城,共同見證中國技術交易所沈陽科創中心正式啟動。這一國家級平臺的落地,標志著東北地區首次擁有覆蓋技術交易全鏈條的綜合性服務樞紐,為東北振興注入強勁動能。
國家級平臺落子沈陽 填補東北技術交易空白
作為全國唯一一家由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家級技術交易平臺,中國技術交易所沈陽科創中心的啟動,結束了東北地區長期缺乏國家級技術交易中心的歷史。該中心將構建"成果登記、技術交易、評價估值、科技金融、產業服務"五大類19項服務體系,形成技術轉化全鏈條生態,讓技術成果產業化更順暢。
中國技術交易所副總經理謝凌冬表示:"中技所沈陽科創中心致力于打造成為東北振興的'新引擎',通過整合高校、科研院所、企業等資源,采取標準化的交易規則和客觀的評價估值,構建技術成果轉化新生態,促進東北亞地區技術要素和數據要素的高效流動與配置。"
渾南科技城:三生融合的"科創雨林"
沈陽科創中心選址渾南科技城。這一規劃為"科技創新策源地、新舊動能轉換發動機、新質生產力發展示范區"的科創特區,憑借"生產、生活、生態"三生融合的創新環境,成為吸引技術、人才、資本的"強磁場"。沈陽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孫彩虹在推介中介紹,渾南科技城中央科創區已簽約項目74個,52個項目正式運營辦公,未來將依托科創中心打造東北亞技術交易"第一站",形成"研發—交易—產業化"閉環。
金融活水澆灌創新:知識產權可"質押"為真金白銀
對于科技型企業而言,沈陽科創中心的意義猶如"知識產權的銀行"。通過平臺的專業評估和撮合服務,企業可將技術專利、數據資產等"無形資產"轉化為"有形資本"。某半導體企業在接受采訪時表示,曾通過技術質押獲得億元級貸款;沈陽本地某生物醫藥企業也表示,憑借核心專利成功吸引風投——科創中心提供的科技金融產品,將成為企業破解融資難題的"金鑰匙"。
中國技術交易所沈陽科創中心主任劉娜比喻:"科創中心就像一座橋梁,一端連著科研院所的'技術金礦',另一端連著資本市場的'掘金者'。我們負責把金礦打磨成可流通的'金條'。隨著全國統一技術市場的深化建設,中技所沈陽中心將進一步協助本區域釋放技術要素價值,助力東北地區高質量發展。"
數字生態賦能:鏈證中國沈陽節點上線
大會上,"鏈證中國·中國技術交易所數字存證平臺沈陽節點"同步啟動。該平臺基于區塊鏈技術,為數據資產提供"權屬×時間×證據"三重鎖定,確保知識產權"上鏈即確權"。世界生產力科學院院士劉世平在主題分享中指出:"數據資產入表是企業競爭力的'新標尺',沈陽節點的上線,將為東北企業搶占數字經濟高地提供'安全盾牌'。"
政產學研協同:百億級生態聯盟成型
活動現場,中國技術交易所與沈陽理工大學、魯迅美術學院等高校,沈陽市高新技術企業協會、沈陽市商業秘密保護協會等行業協會,以及建設銀行、工商銀行等金融機構簽署戰略協議,構建"高校—企業—政府—資本"全鏈條生態。30余位來自新一代信息技術、新能源等領域的"技術成果產業化賦能官"獲頒授牌,他們將作為"技術翻譯官",推動成果從論文走向生產線。
東北振興再添"技術引擎"
此次大會是落實國務院《沈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》的里程碑事件。沈陽作為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,正以科創中心為支點,撬動"哈爾濱—長春—大連—沈陽"科技走廊的協同發展。沈陽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:"未來,沈陽將成為東北亞技術交易的'流量入口',讓全球創新資源在這里交匯、增值。"
隨著中國技術交易所沈陽科創中心的啟航,東北地區技術成果轉化按下"快進鍵",一幅以創新驅動振興的藍圖正徐徐展開。